Posts

Why Did Han Kang Win the Nobel Prize? (translated from my Chinese essay)

    Why Did Han Kang Win the Nobel Prize?   Yilin Zhong   Ever since Amazon discontinued the Kindle eBook service in China, I’ve been unable to access Chinese books published locally or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To date, I've only read two short stories by Han Kang: " The Plant Wife " which she wrote at 27 and later expanded into the Booker Prize-winning novel " The Vegetarian ", and " Middle Voices " published in 2023 in The New Yorker . The reason I’m writing this article, despite having read only these two stories, is that since the announcement of her award, I've seen various discussions and literary reviews in major Chinese media that feel rather off-topic. I want to clarify that while the focus of much of the media is on "The Vegetarian", which earned Han Kang international acclaim, it is not the work that won her the Nobel Prize. Instead, it was her 2014 novel "Human Acts" (translated in Chinese as " 少年来了

韩江为什么获诺奖?

Image
  韩江为什么获诺奖   钟宜霖 自从亚马逊取消了 Kindle 电子书,我就无法再看到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和翻译成中文的作品。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只看过韩江的两个短篇小说:她刚出道不久写的《植物妻子》,也就是后来她拓展写成让她获得国际布克奖的长篇小说《吃素者》的前身;以及韩江 2023 年发表在《纽约客》上的《中间态》。 我之所以在只看过她两篇小说的情况下还要写这篇文章,纯粹是因为自从她获奖的消息公布以来,我所看到的国内的各大媒体发表的各种旧年的讨论和最新的文艺评论,给我感觉都有点牛头不对马嘴。首先我想要说明的是,现在国内媒体普遍热议的都是让韩江获得国际布克奖而赢得国际声誉的《吃素者》,但让韩江获斩获诺奖的并不是《吃素者》(国内翻译成《素食主义者》,寓意立刻天壤之别,拉低了无数维度),而是她 2014 年出版的写韩国 1980 年大屠杀的小说《人类行为》(国内翻译成《少年来了》)——这个书名国内的翻译就更离谱了。如果说把吃素的人翻译成素食主义还只是没有理解韩江这部小说真正的主题(这点我后面会谈到),而把《人类行为》( Human Acts )翻译为《少年来了》就已经完全不是误读和曲解的问题了,而是对一部纯文学作品毁灭性的商业化降维。类似于把《南京大屠杀》翻译成《少年来了》。 言归正传,《吃素者》是韩江 2003 年完成的作品,也就是她 33 岁时写的早期作品, 2007 年在韩国出版。这部小说在 2015 年由英国译者黛博拉翻译并出版后,立刻惊艳了整个英语文学界,并让她打败了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和大江健三郎,以及当年风靡世界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失踪的孩子》,赢得了 2016 年的布克奖,成为国际布克奖首位获奖的亚洲作家。当时有英国媒体对此大惑不解,颇有微词地说怎么评委会绕过这么多诺奖名家,把国际布克奖这么重要的文学奖颁给了一个毫无名气的新人。在 2024 年 10 月 10 日诺贝尔文学奖公布韩江获奖后,当年布克奖的评委立刻跑出来说,当年媒体指责我们怎么会(看走了眼)把布克奖颁给一个岌岌无名的新人,现在呢? 国内有媒体说,韩江从 2014 年出版《吃素者》, 2016 年获得国际布克奖,再到 202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总共只用了十年时间。怎么说呢,首先这种用年头来计算文学成就的方式本来就是匪夷所思,你怎么不说曹禺 23 岁

梦境记录:《两个陌生人》

    《两个陌生人》     这是一个白日梦。我在清早 7 点醒来,看了一眼手机后就继续睡觉了。然后在早上 7 点到 10 点之间进入了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正睡在另一个国家的一个小镇的某个公寓的床上。我知道这是我居住的地方,虽然公寓很小,应该是个 studio ,因为我睡着的床就正对着公寓的大门。我醒来的时候门开着,对面公寓的大门也开着,所以我能够看到住在我对面的邻居,是一个欧洲男人,四十多岁的年纪。我不记得他叫什么名字,也不记得我是不是认识他,只记得他住在我对面的公寓里,而在我醒来的这一刻,我们俩的公寓房门都敞开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热的关系,还是因为房间太小,所以我们的公寓都开着门,可以互相看见彼此的房间。 我看到对面那个高瘦的男人正在伏案写着什么东西。他穿着一件淡灰蓝色的衬衫,休闲的款式,灰色的长裤。他没有抽烟,只是在我房门正对着的书桌那里写着什么。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只有纸和笔的写字。 我不确定他是否知道我正在睡觉,或者已经醒来。在他写完那些字以后,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开始往门外的过道走来,我知道他会看到我正躺在床上,但是很显然他没有看到,因为他的注意力是走向我房门的另一侧。在我看不到的走廊的另一侧,我听到一个女人高跟鞋的声音,由远而近,从楼下到楼上。然后我听到他们俩互相问候,再然后我看到他带着那个窈窕的女人进入他的房间,他关上了门。 我这才明白对面的男人刚才之所以开着门,是为了迎接这个女人的到来,可以听到她上楼的声音。 我继续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想休息一会儿再起床。结果没过几分钟,对面公寓里的男人和女人好像发生了什么争执,两个人在屋里吵了起来,把我彻底地吵醒了。即使隔着门我也能听到女人争吵的声音,男人的声音要低一些。完全听不清他们到底是在说些什么,只能听到是在争吵。再然后,很快地,女人夺门而出,气冲冲地走了,高跟鞋急促地响在楼道和下楼的楼梯上,直至消失。 男人过了一会儿才走了出来。估计是他等到女人彻底走远了,才打算出来把门关上。但他在关门的瞬间却看到了我。很抱歉,我在偷窥,而在这一刻,还被他发现了。 我略有些尴尬地对他笑了一下,算是赔礼。他却并没有介意,反而向我开着的房门走了过来,并且微笑着当着我的面,象征性地敲了敲我开着的房门。 “ 请进, ” 我说, “ 不好意思,我睡觉的时候忘了关门了。 ” “ 没

512记忆

看到朋友发的汶川地震回顾贴,512那年我刚好回国奔丧,5月12日上午刚下飞机到家,然后和我妈下楼到马路对面的川菜馆吃午饭,突然听到一个四川妹子(服务员)跑出来对她的同事喊:“四川地震了!” 我莫名其妙,只当是小事,回家看了电视新闻后才知道是大事。  然后我继续在北京办理父亲的后事,去殡仪馆取出骨灰盒后,订票和我妈回父亲的老家四川资中,打算把我爸土葬在农村山地我祖父和曾祖父的墓地附近。那一片山头都埋着钟姓族谱的锺家人。我妈把我爸的骨灰盒放在一个双肩背包里,背着,我拖着我们俩的行李箱,下飞机后又转火车再转汽车到了镇上。我二叔到汽车站来接我们,一见面就问:“大哥呢?”我妈示意在汽车座上的双肩背包,我二叔一把拎起来就背到了肩上。  再然后就先住在二叔家计划土葬的丧事和葬礼。各种祖辈的习俗,忙得我晕头转向。几天后全家人浩浩荡荡地十几个叔伯舅妈一起包车带着我爸的骨灰到达锺家的祖辈墓地,我又请来当地的风水先生找了坟地,给北京一个我认识的风水师傅打电话确认了穴的位置,这才请当地的几个壮汉扛起锄头来挖了地。 纯属机缘巧合,或者说缘分,我选的墓地位置旁边就有一个千年古墓,据说是唐代的墓,早已经被人盗过,里面现在已是空墓。但听当地的村民说起那个唐朝的古墓被盗时的只言片语,我才突然明白了金锁玉关这门堪舆术的真正含义。因为后来我上网搜了无数金锁玉关的资料,居然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这门风水术为什么要取名为金锁玉关。所以我断定真正的金锁玉关早已失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安葬完父亲后,我妈自己回了北京,我因为知道地震,特意留下来想去支援灾区,做志愿者。当时我在伦敦的工作是在UCL伦敦大学学院(英国排名前五的名校)做系秘,突然坐着中巴车一路颠簸无数沙尘地空降到大地震之后的汶川,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次时空旅行。 到汶川以后就先去做志愿者登记,工作人员问我想做什么,我说什么都可以,哪里缺人我就去哪儿。那天刚好有农民说缺人摘木耳,可能工作人员觉得这种农活比较适合我这种女生,就把我发配过去了那个小村,我跟其他几个志愿者一起上车,继续在泥土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才终于到达了木耳地,在那里十几个人一起吃住干活,忙了几天。   给震区的农民做义工帮忙收完木耳,农民为了感谢我们,临走前还做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请我们吃。里面有鱼有肉。考虑到人家都是受灾农民,还吃这么好,我有点过意不去,临走前又悄悄塞给了他几百块钱

投稿的故事

Image
  昨天看到有个英国作家朋友说,她正在努力地改稿,因为她的出版经纪公司里有个大咖,改得不好可以直接毙掉签约作家的稿子。看得直接把我吓到了。所以在英国都已经签约了的作家,书稿还会被编辑毙掉吗?还是作家必须要按照这个大牌编辑的要求修改才能通过? ​ 我没有在英国出版过书,完全不知道欧美的出版规则。但是我在中国出版处女作的时候,当时我 16 岁,把手写的书稿放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部的桌子上就走了,因为当天值班的编辑不在。后来编辑连夜读完我的手稿,立刻打电话给我妈(那时还没有手机,给出版社留的是我妈上班的办公电话),要跟我见面。于是我跟我妈去出版社见责编和编辑部主任,她们俩跟我说了一车话(我一句话都没说)以后,就直接跟我说要我签出版合同了。当时我就是个高三的学生,正在被即将来临的高考吓得半死,屁都不懂,除了写小说啥都不知道,莫名其妙地就签约了。而且整部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一个字都没让我改,最后出版出来的书几乎跟我交去的手稿完全一样,编辑唯一修改的地方就是删去了小说中 “我” 和哥哥的一段对话。 ​ 我的意思是,如果当年 16 岁的我碰到哪个牛皮哄哄的大咖编辑,签完出版合同以后还要求我必须这改那改的,我可以 100% 地确定,我这部小说是绝对不可能出版的了。因为当时的我根本受不了这种折腾。相反,当年出版我处女作的那两位女编辑,恰恰是在见到我的时候对当时还只是个高中生的我一顿猛夸。责编说她是一口气看完的,编辑部主任则大大地表扬了我那个小说的中心思想(也就是现在说的三观),两人都是对我各种的鼓励,才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中学生得以出版了这部我在高考几个月前每天晚上在宿舍熄灯后点着蜡烛写出来的长篇小说。 ​ 我去年的英国前男友(一个物理博士)在听说我高中就在中国发表并出版了小说以后,曾经义愤填膺地批评英国的文化系统,说在英国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少年作家,因为英国都根本没有鼓励小孩写作的这些机构和渠道,等等。听得我一头雾水。所以我并不是想拍国内出版社和少儿杂志的马屁,而是,看到在英国已经成名的成年人作家都要被经纪人和出版社这么折腾,我才感到自己当年真是太幸运了。或者说,至少在当时,三十年前的中国,对中学生小作者们的培养环境,真是绝无仅有地得天独厚。那时候的中国几乎全民崇尚作家和写作,对作家的培养更是从小就有各种《儿童文学》、《少年文艺》。   我的第一个短篇小

2023年的年终小结

Image
​这是莫名其妙就忙碌过去了的一年。 ​2023年1月1日下午5点,我从香港回伦敦的飞机抵达英国,行李箱里是我费尽心思才带回来的我妈妈的骨灰盒。在中国大陆以外的任何国家上飞机都没人管,只有中国需要各种乱七八糟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手续。于是我只能偷渡我妈的骨灰盒,然后在英国让她合法入境。 1-2月,在伦敦给我妈预定墓地,找风水师看风水择地择日,然后赶在2月春节前终于下葬,让我妈入土为安。2022年10月到12月31日那两个月的离奇回国经历就不多说了,估计写一部长篇都写不完。安葬完我妈,又开始找英国制作墓碑的公司,选墓碑材料和设计,最后选择了陵园里极少有人使用的白色大理石。手工雕刻的心与玫瑰。设计完图纸已是4月,墓碑需要4个月才能完工交付。 3月,和在美国的英国男友分手。当时是我赌气分手的,然后分手当天就短信2021年的前男友(他一直都不死心,还在追我),让他预定下周出去旅行的机票。我明白告诉他我刚刚和男友分手了,跟他出去旅游是为了让对方死心,不代表我跟他就会合好。他全盘接受,迫不及待乐颠颠地订好了两天后去葡萄牙海滨的一周旅行。 4月,旅行回来后我就跟两个前男友都断了联系,开始和墓碑公司设计我妈的墓碑。总之因为我妈的事一直就没闲着,同时还要做公司和个人的事务。 5月,玩游戏,逛街,购物,我当时的房客(香港女孩)的妈妈要来伦敦看她,我还帮她找了搬去住的房子。 6月,房客搬走了,我也总算彻底清静了。仍然定制了一年一度的生日旅行,去阿姆斯特丹一周。 7月,伦敦房价开始飙升,同时因为通胀,央行利率也飙升。我开始忙着给所有房子的房客挨个发房租涨价通知,协商新的房价。忙了几个月的时间。 8-10月是每年的租房旺季,包括换房客换中介,各种看房签合同等等,忙得不亦乐乎。一般每年我只工作三个月,就是这三个月。 9月初约会了北欧男,对他一见钟情,然后主动扑倒😍。可惜他不住在伦敦,是过来出差的。10月在App上认识了英国小律师,聊得很开心,但就是没见面(通过电话,知道他不是骗子👻) 11月,终于开始消停下来,把该忙的都忙完了。这才突然想起来半年前预定的我妈的墓碑,现在应该做好了吧?赶紧打电话过去,预约了吉日安装。刚好赶在我妈的一周年忌日之前全部完工。然后中秋节那天,在美国的前男友突然发神经病跳出来再次跟我求婚 。😅 12月,去参加圣诞派对,在巴士站被爱尔兰小帅哥搭讪,跟他约会了一次。他比我小

钟宜霖在伦敦的素颜播报:诺奖得主福瑟的小说为什么也得不了英国的布克奖(小说篇)

Image
  为什么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on Fosse 福瑟会两度与英国布克奖失之交臂?😜 (小说篇) https://youtu.be/IWqGTMfkrMY?si=4ujVED6nsF2hx3pq

钟宜霖在伦敦的素颜播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瑟为何在英国会被群嘲(戏剧篇)

Image
为什么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Jon Fosse 福瑟会被英国人冷嘲热讽?- 戏剧篇 😂😂😜 https://youtu.be/eSp8hm_a7-I?si=4seU6vuG7eOYBblp

斯年斯日 (2022年6月15日)

  我已经多年未著一字。只因为今天,2022年6月15日,是一个值得写点东西的特殊日期,因为这是我去国离家二十年整的纪念日。 2002年6月15日,我所乘坐的中国民航的飞机从北京抵达伦敦,那时的我是一个25岁的年轻女子,一个人拖着30公斤重的大箱子行走在希思罗机场迷宫般的场景里。那是我第一次出国,从来没有预料到,我的人生从此转弯,这个25岁的单身女子从此就停留在此处,这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国度。 在她的护照签证页上,清晰地打印着留学签证的代码和限期离境的时间:2003年11月30日。当时她的行李箱里有英国三所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两份名校的有条件录取通知书,分别是诺丁汉大学的电影研究专业和华威大学的文化研究专业,附带的录取条件都要求雅思达到7分;还有一份垃圾大学(大学排名在百名之后)的无条件录取通知书,发给了当时出国前雅思只考了5分的她,说只需要学习该大学硕士入学以前为期三个月的语言培训,就可以无条件进入硕士学习。 我就是靠这份在出国前三个月因为雅思成绩远远达不到前两家名校的录取标准,而赶紧临时抱佛脚地在北京找到这家垃圾大学的中国办事处申请的无条件录取通知书,才顺利得到了赴英留学的签字,并且在硕士学位9月份正式开学的三个月之前提前飞到伦敦,以便参加这家大学要求的语言培训班。 至于我的英语为什么这么烂,其实当初高考的时候我的英语并不差,考了100分满分的78分。要怪只能怪我从小到大,甚至一直到我抵达伦敦的这一刻,我从来压根完全就没有想过自己会出国。既然不想出国,学英语干什么呢?更何况我读的还是艺术学院,班里的同学英语考试能及格都寥寥无几,大学的英语老师知道这帮艺术生的水平是什么样子,连教都懒得教,上课基本就是走走样子,照本宣科地念一遍课文就差不多了。所以直到我到达英国的那一刻,我的英语水平基本还是我高中三年的那点底子,而且我16岁高中毕业,到25岁时早已经忘得烟消云散。就凭着十年前高中的家底去考雅思,相信我,能考到5分,我真的已经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当然了,这一切并不能成为我英语烂的借口和理由。因为归根结底我英语烂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不爱学习。不好学,不刻苦,不勤奋。从我打娘胎出来的第一天,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而且就算我喜欢看小说,读杂书,我看书的方式也跟陶渊明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看书完全就是打马虎眼。当然了,我说的我爱看书这件事还是在我大学毕业以前,

关于美国黑人运动(Black Lives Matter)的对话

  A :我的纽约闺蜜 B :她的伦敦闺蜜 对话时间: 2020.6.13.       A :你们英国的革命形势怎么样啊?我越来越喜欢你们英国首相了,昨天他发的关于邱吉尔像的推,真赞。哎哟我的天哪,我真服了,这些日子美国人一夜之间就像被疯狗咬了似的,一点儿 common sense 都没有,这一个个的红卫兵小将把所有不同意见的人全部打成反革命了。我们都已经被他们迅速地踢下车来了。自以为掌握宇宙真理的一群人,和流氓无产者被政客撺掇着闹革命,都是选票闹的。 B :你们美国就是这次这个新冠疫情给闹的。不就是因为到处都封城吗?到处都不让出门,把这些穷人给憋的。而且这些穷人本来就生计无着,没有任何存款,衣食都成问题,然后又封城封在家憋了一两个月。这次他们说白了就是找茬儿闹事儿,因为这个黑人的死就出来闹。以前你们美国黑人警察杀死黑人误杀的不止这一个,多的是对不对?但是从来没有这次闹得这么大,所以就是这次病毒给闹的,就是封城给他们憋的,憋坏了。现在这个天下大乱吧,可以理解。英国这边好管一点,一个是人口少,还有英国没有枪支,所以好控制一点。但是昨天首相还是发飙啦,说以后示威游行在下午五点以后必须全部结束,不能影响大家上班下班啊。   不过说实话,这次病毒能够这么影响世界政治,这我是真没想到。以前我以为疫情只会影响世界经济,还真没想到它能影响到政治层面上来。现在全世界说白了,就是这些贫下中农,无产阶级在借这个机会闹事儿,说到底就因为他们长期以来都是低收入人群,这次因为疫情又食不果腹,那就还不如直接去抢劫什么名牌店啦、这个那个对吧。这完全就是找借口抢劫嘛。因为你抢劫这些店和东西,这就已经是犯罪了。还有我看到新闻说把华人的什么商店也抢了,还杀人之类的,这完全就是犯罪了。这已经跟那个黑人死者和 black lives matter 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了。前天我在网上碰到一个美国人,他就是从美国逃难过来的,他说他们全家人都从美国跑到英国来度假。而且他们近期至少今年之内都没有打算回美国了,因为他家有个亲戚在英国,现在美国黑人暴动闹事抢劫,他和他父母,全家人就都赶紧从美国都搬到英国来了,就因为这个事儿。我觉得很好玩儿,因为他是这星期刚过来的,所以我说那你们现在到英国来,按照现在新的政策你们还得隔离 14 天呢,他说对啊,我现在就在家隔离呢,宁可隔离 14 天也

《金瓶梅》闲话

Image
我的中文古典小说 99% 都是在初中阶段阅读的,在 11 ~ 14 岁之间,从我家马路对面的图书馆借来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至今都没有看过大名鼎鼎的《金瓶梅》,因为我小时候家对面的图书馆里没有。后来即使上大学毕业工作也没想起来去看过,一直到了昨天,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金瓶梅》全本,这才随便点开看了一下。 本来我是想看个开头或者最多一章,像我在网上看其他所有小说一样,大概了解一下这个作者或者这本书的路数就行了。一般对我而言,一本书我最多只需要看个开头两三页,甚至只要看两三段,对这个作家的段位和语言风格就已经完全了解,后面的故事也就没必要再看下去了。因为看过这么多小说,再悬疑的开头也不可能调动起我的好奇心。而且我自己就是写小说的,不管作家再怎么写,我也知道是什么路数,或者是套路。所以基本上,不管是网上的电子书还是纸书,在过去五年里能让我看一部小说超出三页,甚至能够读完第一章然后还能继续往下看的,我想得起来的只有一本《红与黑》 ( 这本名著也是因为童年的图书馆里没有馆藏,可能在当时属于禁书,所以我才一直没看 ) ,而且这个小说是越看越让我胆寒:无法想象一个作家居然能写到如此高明的地步。这是题外话。 我要说的是,没想到的是,昨晚我说随便看看《金瓶梅》的开头几页吧,像我这种爱死《红楼梦》,赞叹《水浒》,不喜欢《西游记》,懒得看《三国》(因为太费脑子)的人来说,原本以为没有什么中文古典小说能刷新我的阅读期待了。因为按照以前我所接受的教育,四大名著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不可能再有出其右者了。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金瓶梅》真是刷新了我的三观:虽然它不是四大名著,但其文学价值和成就,还真的可以说,是超过四大名著的无出其右者。尤其最令我惊讶的是,这本书竟然是几百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写出来的,而不是现在,简直太超前了。我没看过《废都》,但是看了《金瓶梅》(目前只看了十回)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贾平凹是想模仿它。 总之昨晚从我一打开这本书,就完全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到了半夜十二点要睡觉了才不得不停下。一晚上看了十回,而且还有不看完一百回全书不能罢休的劲头。我不吹牛,能让我这个平时所有小说都只看两三页的职业小说家,这么去看一本小说的,也只有它了。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部小说写得有多好。至于我为什么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超过四大名著,是因为它和《红楼梦》不同,它描绘的恰恰

《钟宜霖在伦敦》微信公号文章备份贴(2020年3月)

Image
和上海朋友关于疫情的聊天记录(8千字全文版) 原创   钟宜霖   钟宜霖在伦敦   3月26日 特别说明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海朋友C先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所以微信无法将他的语音转换成文字,所以我只能手动输入他说的话的大概意思,而并不是我不发他说的话,搞得好像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一样。哈哈哈。其实我跟他说的这些在我以前的文章里也都写过,但他好像还是不理解我的意思,我只好又跟他解释了一遍。 另外以下对话的时间是在十天前的3月15日,当时英国的群体免疫不被国人所理解,现在全世界美法德英等众多国家都已经接受和赞同了这个理论和防疫的策略,并且世界各国都开始根据这个思路,开始尽量拉平各国的感染曲线,以保证医疗资源的充足和拖延民众被感染的时间。所以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听科学言,吃亏在眼前。截至今天,2020年3月26日伦敦时间中午12点,全世界除中国外已经有398284人确诊感染,加上中国的8万人,总共已有48万人感染,并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以几何级数大幅攀升。眼前的现实像灾难片一般恐怖。所以正如有媒体所说的,60%的群体免疫已经不是科学的预测,而是即将成为正在发生的现实。 下面就是十天前我和朋友C先生这篇对话的正文。全文共八千字,看完可能需要点时间,你可以随时中途放弃。希望大家能转发或者赞赏,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长文。谢谢。 聊天时间: 2020年3月15日伦敦时间下午,北京时间晚上 聊天地点:微信语音 聊天人:钟宜霖(英国伦敦,作家)      C先生(中国上海,作家) Part 1 (下面就是这张截图之后的语音对话) 钟宜霖: 我觉得国内的人都很奇怪啊,尤其是那些五毛。现在(3月15日)德国4000多例,法国4000多例,西班牙六七千例,意大利一万两千例,英国现在是最少的,才1140例,但是现在所有舆论的矛头都指向英国,你说国内的人是不是很奇怪啊?他们为什么不去骂法国意大利德国?这些国家感染的人数都比英国多呀,而且英国到现在为止都允许中国人入境,没有切断任何感染源头哦!所以英国的危险应该远远大于德国法国这些国家,但是英国现在感染的病人最少,防疫已经做得相当成功了。所以我觉得好奇怪啊,国内的人为什么都在骂英国呢?我就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