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金瓶梅》闲话

Image
我的中文古典小说 99% 都是在初中阶段阅读的,在 11 ~ 14 岁之间,从我家马路对面的图书馆借来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至今都没有看过大名鼎鼎的《金瓶梅》,因为我小时候家对面的图书馆里没有。后来即使上大学毕业工作也没想起来去看过,一直到了昨天,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金瓶梅》全本,这才随便点开看了一下。 本来我是想看个开头或者最多一章,像我在网上看其他所有小说一样,大概了解一下这个作者或者这本书的路数就行了。一般对我而言,一本书我最多只需要看个开头两三页,甚至只要看两三段,对这个作家的段位和语言风格就已经完全了解,后面的故事也就没必要再看下去了。因为看过这么多小说,再悬疑的开头也不可能调动起我的好奇心。而且我自己就是写小说的,不管作家再怎么写,我也知道是什么路数,或者是套路。所以基本上,不管是网上的电子书还是纸书,在过去五年里能让我看一部小说超出三页,甚至能够读完第一章然后还能继续往下看的,我想得起来的只有一本《红与黑》 ( 这本名著也是因为童年的图书馆里没有馆藏,可能在当时属于禁书,所以我才一直没看 ) ,而且这个小说是越看越让我胆寒:无法想象一个作家居然能写到如此高明的地步。这是题外话。 我要说的是,没想到的是,昨晚我说随便看看《金瓶梅》的开头几页吧,像我这种爱死《红楼梦》,赞叹《水浒》,不喜欢《西游记》,懒得看《三国》(因为太费脑子)的人来说,原本以为没有什么中文古典小说能刷新我的阅读期待了。因为按照以前我所接受的教育,四大名著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不可能再有出其右者了。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金瓶梅》真是刷新了我的三观:虽然它不是四大名著,但其文学价值和成就,还真的可以说,是超过四大名著的无出其右者。尤其最令我惊讶的是,这本书竟然是几百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写出来的,而不是现在,简直太超前了。我没看过《废都》,但是看了《金瓶梅》(目前只看了十回)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贾平凹是想模仿它。 总之昨晚从我一打开这本书,就完全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到了半夜十二点要睡觉了才不得不停下。一晚上看了十回,而且还有不看完一百回全书不能罢休的劲头。我不吹牛,能让我这个平时所有小说都只看两三页的职业小说家,这么去看一本小说的,也只有它了。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部小说写得有多好。至于我为什么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超过四大名著,是因为它和《红楼梦》不同,它描绘的恰恰...

《钟宜霖在伦敦》微信公号文章备份贴(2020年3月)

Image
和上海朋友关于疫情的聊天记录(8千字全文版) 原创   钟宜霖   钟宜霖在伦敦   3月26日 特别说明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海朋友C先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所以微信无法将他的语音转换成文字,所以我只能手动输入他说的话的大概意思,而并不是我不发他说的话,搞得好像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一样。哈哈哈。其实我跟他说的这些在我以前的文章里也都写过,但他好像还是不理解我的意思,我只好又跟他解释了一遍。 另外以下对话的时间是在十天前的3月15日,当时英国的群体免疫不被国人所理解,现在全世界美法德英等众多国家都已经接受和赞同了这个理论和防疫的策略,并且世界各国都开始根据这个思路,开始尽量拉平各国的感染曲线,以保证医疗资源的充足和拖延民众被感染的时间。所以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听科学言,吃亏在眼前。截至今天,2020年3月26日伦敦时间中午12点,全世界除中国外已经有398284人确诊感染,加上中国的8万人,总共已有48万人感染,并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以几何级数大幅攀升。眼前的现实像灾难片一般恐怖。所以正如有媒体所说的,60%的群体免疫已经不是科学的预测,而是即将成为正在发生的现实。 下面就是十天前我和朋友C先生这篇对话的正文。全文共八千字,看完可能需要点时间,你可以随时中途放弃。希望大家能转发或者赞赏,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长文。谢谢。 聊天时间: 2020年3月15日伦敦时间下午,北京时间晚上 聊天地点:微信语音 聊天人:钟宜霖(英国伦敦,作家)      C先生(中国上海,作家) Part 1 (下面就是这张截图之后的语音对话) 钟宜霖: 我觉得国内的人都很奇怪啊,尤其是那些五毛。现在(3月15日)德国4000多例,法国4000多例,西班牙六七千例,意大利一万两千例,英国现在是最少的,才1140例,但是现在所有舆论的矛头都指向英国,你说国内的人是不是很奇怪啊?他们为什么不去骂法国意大利德国?这些国家感染的人数都比英国多呀,而且英国到现在为止都允许中国人入境,没有切断任何感染源头哦!所以英国的危险应该远远大于德国法国这些国家,但是英国现在感染的病人最少,防疫已经做得相当成功了。所以我觉得好奇...